消费市场在稳步恢复的同时,还呈现出新的特点,其中之一是线上消费显著增长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1至8月,全国网上零售额为70326亿元,同比增长9.5%,比1至7月加快0.5个百分点;其中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.8%,比1至7月加快0.1个百分点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.6%。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伴随线上消费的增长,电商平台也迎来“收获期”,平台用户数量、销售规模都呈现增长态势;与此同时,电商平台纷纷采取多种营销策略,进一步促进了消费增长,成为拉动消费的有效助力。
电商平台快速复苏
线上消费持续增长,电商平台的财报也印证了这一点。
苏宁易购2020年半年报显示,今年1至6月,线上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0.19%,其中二季度线上销售规模增幅达27.11%。1至6月,苏宁易购线上销售规模占比持续提升至69.45%。京东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0年二季度,京东净收入为2011亿元,相比去年同期的1503亿元增长了33.8%,增速创10个季度新高。同时京东表示,还创下了中国零售及互联网行业单季净收入新纪录。
消费复苏的同时带动了用户数量的增长。截至2020年6月30日,京东在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为4.174亿人,单季度净增3000万元;苏宁易购零售注册会员数量达6.02亿人,6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22.37%。
从一些新消费平台的数据看,平台消费笔数增长态势明显,用户消费频次越来越高。乐信二季度订单量7460万笔,同比增长168%;8月,日均消费笔数已超过100万笔。今年1至8月,分期电商小象优品的电商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51.6%,其中,海淘类订单增长超过100%。
“消费恢复在6至8月有所体现,平台月环比增长保持20%以上,整体处于快速复苏过程中。”小象优品相关负责人称。
供给及需求两端齐发力
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,消费的增长本身有很强的稳定性,尽管当前总的消费增速仍然比较低,但是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,未来消费的恢复还是值得期待的。
正因看好消费市场潜力,各大平台纷纷采取各种营销策略,在供给端加大力度,采取节庆促销、增加消费品类、拓展服务模式等方式。 “从消费金融业务的数据看,今年购物贷同比增长113%,我们和易购共同为顾客减负,开展各类分期免息活动,免息投放占比同比去年增长17个百分点。”苏宁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《金融时报》记者。
各家电商或新消费平台策略也各有不同:苏宁易购以家乐福中国为核心的快消百货业务实现快速突破;小象优品推出大牌秒杀、返券抽奖等活动;乐信推出会员制消费服务品牌乐卡,会员消费规模持续扩大。另据饿了么金融负责人邵钰介绍,饿了么通过“百亿补贴”、线上造节等方式持续助力商家分享消费复苏带来的红利,同时,饿了么联手网商银行推出总额达400万元的贷款利息补贴,为参与活动的平台商家提供贷款利率优惠。
在需求侧,今年8月,饿了么推动“食物零浪费”新消费观念,在平台上开展促进小份菜销售的“光盘行动”。饿了么表示,未来将持续为上线小份菜的商家进行导流,通过营销扶持等方式,推动商家和消费者接受新消费方式。
“技术使消费供给更加公平化,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消费服务。同时,新型消费结合了互联网,增长迅速,覆盖的消费和服务领域也在持续扩张,占总体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,重要性越来越大。”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告诉《金融时报》记者,推动新型消费,能够有效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。
推动新型消费增长
在陶金看来,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,并且新型消费对于消费有着可持续增长的作用,新型消费的发展空间和紧迫性都比较大。因此,未来相关鼓励政策和监管标准的规范化应同步进行,在发展中同步完成对行业规制的制度建设。
对于电商平台的优势,小象优品表示,电商平台通过平台的力量,可以拉动渠道内上下游供应商合力,助力整个消费流通的快促转。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,现在用户在多个平台上进行购物的占比越来越高,而京东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服务能力和商业模式。苏宁易购表示,将持续聚焦品类建设,推进“巩固家电、主攻快消、培育百货”的品类发展策略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